yh86银河国际





陕西yh86银河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 
1686624594250673d7dc5a76f9768

他们,用双手扮靓绿水青山

浏览:5880 时间:2022-06-06


     他们用双手,刨开沙土 ;他们用肩膀 ,扛起树苗;他们用漫长的光阴,一点点扮靓绿水青山……

  早年 ,风沙和荒芜填满他们的记忆;如今 ,年轻一代在遍地绿荫中种下梦想。无论是广袤的大地 ,还是人们的心里,早已葱葱郁郁。

  他们并未停下脚步 ,绿色的故事还在继续,不断书写新的篇章……


王有德:在治沙播绿中实现人生价值
图片


图片

  2013年11月19日 ,王有德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扎草方格。新华社记者王鹏摄

  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 ,有一道南北长60多公里、东西宽约30公里的绿色屏障。这片绵延的绿洲 ,见证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,也记录了一位传奇人物的坚持与梦想。

  早年间就和沙漠“较上劲”的他,在治沙道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。白天 ,他和林场职工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、挖坑种树,晚上就住在沙窝中搭建的帐篷里点着蜡烛找问题、想法子 ;寒冬腊月,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 ,他们日夜吃住在水渠边……

  他是王有德 ,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、局长,“人民楷模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。生命不息,治沙不止 。他在治沙播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。


廷·巴特尔 :让草原绿起来,帮牧民富起来
图片


图片

  2012年8月19日,廷·巴特尔在草场上介绍他的“草畜平衡”科学养殖理念。新华社记者贾立君摄

  从19岁开始扎根草原的他,把草原看作命根子 。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草原沙化,1986年 ,他卖掉自家60只羊 ,圈起300多亩草场封育。1998年,他又把家里200多只羊全都卖掉 ,改养肉牛,还琢磨出一套“蹄腿理论” 。

  坚持草畜平衡 、绿色发展,他的理念和做法产生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,被推广到内蒙古不少牧区,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,又保障了牧民收入 。草原渐渐恢复“元气”。

  他是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——“草原之子”廷·巴特尔 。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 ,他探索出保护生态、发展经济、促进增收新路子。


郭万刚:绿色是用一生相守的承诺
图片


图片

  2020年3月5日,在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 ,郭万刚在扎草方格压沙。新华社发(马希平摄)

 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北部 ,腾格里沙漠南缘,是八步沙 。这里曾饱受风沙肆虐之苦,沙漠中刮来的沙尘以每年7.5米的速度吞噬着庄稼和村庄。上世纪80年代,年富力强的他辞去工作,接替日渐年迈的父亲 ,走进了这片沙窝 。

  从此 ,他卷起铺盖,住进了沙漠里  ,带领着一百多人的治沙队伍 ,向腾格里沙漠南缘挺进 。秉持着“沙漠不退人不退,草木不活人不走”的信念,他和林场三代治沙人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5.7万亩 ,封育管护面积达到43万亩,八步沙周边的沙漠已经基本治理完毕 。

  他是全国道德模范郭万刚。如今,古稀之年的郭万刚依旧没有停下脚步,一年四季继续与林木为伴……


李洪占:一甲子谱写林海恋歌
图片


图片

  李洪占给记者展示他曾种过的树 。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

  自1956年他在村里种下第一棵树起,他的脚步踏遍了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的山涧沟壑 。这里曾是个“荒土岭 、栽死鸟”的贫瘠之地 。

  60多年来,他的脚步几乎踏遍全乡,乡里有几道山梁  ,有几条沟壑,甚至在哪里种了哪些树他都清楚。他在十二条沟沟岔岔都栽满了杨树和松树 ,周边的十几面坡上栽满了柠条,截至目前累计种下的树超过8万株。

  他是全国道德模范李洪占,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,他用一把锄头、一甲子的光阴种绿了蔡家堡的每个山头。






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