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h86银河国际





陕西yh86银河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 
1686624594250673d7dc5a76f9768

分别近20年 ,他让留学归来的儿子下乡务农

浏览 :4605 时间:2021-12-15

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 ,毛泽东与自己的孩子感情深厚,动荡年代里的长久分离也没有隔断父子间彼此的挂念。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,毛泽东始终教育和引导孩子们为民族和国家奉献青春、抛洒热血。在毛家父子的身上,人们感受到的不止是父子情深,还有更为厚重和广博的家国情怀。
1946年1月7日,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回到延安 。在苏联生活了近十年的毛岸英,对中国的情况知之甚少,毛泽东决定送他去陕北农村锻炼。
1946年,春耕即将开始,在王家坪村一棵大柳树下的石桌前,毛泽东与岸英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。
image.png

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中的毛泽东旧居


毛泽东首先询问岸英在苏联是否经常读自己寄去的书 ,得到肯定回答后,毛泽东欣慰地说道,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,更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!随后他郑重而严肃地对岸英说,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 ,但学到的知识是书本上的知识,只是知识的一半,这是不完全的。你还需要上另一个大学,这个大学过去中国没有,外国也没有,这就是劳动大学!在这个大学里 ,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!岸英欣然应允。
临行前 ,毛泽东又嘱咐岸英要老老实实地锻炼,和群众打成一片,生活上不能有任何特殊 ,要多做调查研究工作 ,通过实际的调查,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情况,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!
几天后,毛岸英来到延安县 ,成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学生。他种地开荒 ,没几天双手就打满了血泡,但也不叫苦叫累,只咬着牙继续干。盛夏,他的皮肤有的地方脱皮了,乡亲们心疼地劝他歇几天,他却恳切地说自己需要好好磨练 ,依然坚持出工。在乡下生活劳动的日子里 ,毛岸英不仅学会了耕地等主要农活,还同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当他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,彼时的“洋学生”俨然变成了一个地道的陕北壮后生!
image.png
毛泽东和毛岸英

毛泽东对儿女的爱,博大而深沉,细腻而严厉。年幼的岸英跟着母亲杨开慧身处牢狱时 ,他焦急牵挂 ;岸英和岸青留学时 ,他写信寄书 ,勉励教育;岸英在苏联参加卫国战争时 ,他鼓励支持;岸英回到延安时,他要求分别近20年的儿子到大灶吃饭,到乡下务农;新中国刚刚成立,他就让岸英回到湖南老家,祭拜母亲 ,看望乡邻 ;朝鲜战争爆发后,他又送子出征……
当岸英牺牲的噩耗传回国内 ,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,缓缓地说 :“打仗总是要死人的  。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 ,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。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,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 ,就当成一件大事。”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六位亲人 。
1986年,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回到延安,她久久地伫立在一张合影照片前,长久地凝视着40年前父亲和哥哥的面容 ,泪如泉涌 ,泣不成声 ,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。斗转星移,斯人已逝,但定格在历史长空中的这份父子深情却能穿越时空 ,长存人间。






XML地图